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正规分分彩平台 > 新闻动态 > 榜样 | 90后“小胡书记”的乡村振兴路
榜样 | 90后“小胡书记”的乡村振兴路发布日期:2025-10-12 13:57    点击次数:111

人物名片:胡晓峰,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棠店村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人物寄语:村干部是靠脚底板走出来的,将心比心换来的,乡亲们的支持,家人的理解和付出,才让我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韧劲。

暮色渐沉,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棠店村渐渐亮起灯火。孝老广场上传来欢快的舞曲,彩虹路旁的太阳能路灯次第点亮。人群中,村民熟悉的“小胡书记”——棠店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晓峰,正用略带沙哑的乡音与老人们拉家常。这位1990年出生的全国劳动模范,将自己的十年光阴,编织进了家乡蜕变的每一个瞬间。

2016年,当这个曾在浙江打工的农村青年选择回到家乡的永丰村担任扶贫专干时,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全乡最沉重的担子:152户398人贫困,贫困人口全乡最多。他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夹着笔记本开始了走村串户的“长征”。

车轮碾过21个村民组的每条小路,也碾碎了胡晓峰与村民之间的陌生感。路过人家看到垃圾,他停下车就扫;遇到河沟淤堵,他卷起袖子就清。更重要的是,他带着真心走进每户贫困家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的困难和需求。不到一个月,这个曾经的“娃娃干部”成了永丰村的“活档案”,152户贫困户的情况他了然于胸。

展开剩余68%

“小胡书记每次来都能唠好久,讲得诚恳在理。”脱贫户程华东还记得,胡晓峰一趟趟上门为他量身定制养殖家禽方案,联系帮扶干部打通销路,让他在2019年成功脱贫。而这只是开始,胡晓峰逐渐梳理出让部分村民利用自家屋后山场发展养殖业的脱贫思路,还为78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项目。那辆摩托车,载着政策、技术和希望,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奔波的日夜。

当脱贫攻坚取得胜利,2021年荣获“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胡晓峰没有停歇,转身投入乡村振兴的“新战场”。

2023年,永丰村成立为民农事服务公司,为村里的500亩耕地提供“耕、种、管、收、销”全程托管服务,降低散户种植成本,避免土地抛荒。他一人主动承担200亩的耕地服务工作,春种、夏管、秋收,田地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虽然读书时帮家里种过地,但是没有什么经验,一下子管理200亩耕地,真是手忙脚乱,”胡晓峰坦言,再一次面临新挑战,他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种地,每一环节都勤问,皮肤晒得黝黑,人瘦了一圈,却用实实在在的收成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几年下来,摩托车在奔波中坏了修、修了坏,没法骑了。胡晓峰从微薄工资中挤出钱又换了一辆。

2024年8月调任棠店村,他接过了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重任。看不懂图纸,他就每天上工地,与设计、施工单位沟通对接,修改完善方案;一有时间就带着同事清垃圾、搞绿化、推进改厕。半年时间,村入口景观立起来了,孝老广场建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晓峰能吃苦、爱学习,干事果断。”棠店村党支部书记马炎群对这个90后搭档十分满意。为发展黑木耳产业,胡晓峰翻书、上网学技术,凌晨1点多带队拉菌棒,天刚亮就领着群众完成近2万株菌棒摆放。为开拓销路,他跑饭店、学直播,那股“非干成不可”的劲头令人佩服。

“今天,村里闲置的羊棚终于招来了租用的养殖户,一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的收入。”面对记者,胡晓峰的欣喜溢于言表,这是他和“两委”同事、驻村工作队忙乎了几个月的成果。

“小胡书记就是家里人,总能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村民朱立刚感慨道。然而,这位村民眼中的“亲人”,心底却藏着对家人的愧疚。母亲因病双目失明,父亲失去劳动能力,妻子既要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幼子,他是全家的支柱。且不说工资微薄,从25岁到35岁,他把太多时间给了工作,对家人说得最多的是“等我忙完这阵子”。

妻子武德俊的理解支持却令人动容,“每次看到他劳累的样子就心疼,但听他说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我又为他骄傲。”2022年,武德俊被评为叶集区“最美媳妇”,这份荣誉背后是一个家庭无声的奉献。

十年间,摩托车的车轮声始终在乡间回响。胡晓峰从青涩专干成长为全国劳模,他的故事是中国千万返乡青年的缩影。当夜幕降临,这位“小胡书记”又骑上摩托车,消失在夜色中,准备迎接下一个为乡亲们奔忙的黎明。

发布于:北京市